氣候變遷管理

綠色永續

環境永續

氣候變遷管理

環境永續
SDGs
6
7
12
13

環境永續

我們透過環境管理系統實踐低碳生產與資源循環利用,減輕對環境與生態的影響,提升氣候變遷調適韌性減緩氣候變遷,制訂減碳策略,持續減少能源使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,預計於2040年達RE 1002050年淨零排放。

 
再生能源導入比例
23.7%
溫室氣體排放
較基準年下降
12.9%
綠色工廠占比
20 %

氣候變遷管理

 

明基材料於2021年由ESG永續委員會正式設定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,並結合溫室氣體盤查成果與公司發展趨勢,規劃短、中、長期減碳目標與策略。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,公司持續推動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、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,並執行各項節能減碳與資源效率提升的行動。

近年來,公司更積極投入 AI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及新設備投資,以提升生產效率、實現低碳轉型。同時於廠區自建太陽能發電系統,擴大再生能源使用;並專注於低碳綠色產品研發,攜手永續供應鏈夥伴,全面邁向低碳、綠色、永續的企業發展。

明基材料支持《巴黎協定》,承諾將全球升溫控制在遠低於 2°C,並致力於努力限制升溫於 1.5°C 以內的目標。雖目前尚未取得 SBTi(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)1.5°C 目標認證,公司已完成碳盤查,並制定減碳路徑與目標。未來將依據實際營運條件及產業發展趨勢,審慎評估申請 SBTi 認證的可行性。

明基材料每年皆與台灣顯示器暨應用產業協會(TPSA)及台灣氣候聯盟(TCP)定期交流,討論氣候變遷相關永續議題,包含減碳技術應用、再生能源採購策略及產業永續趨勢,並分享實務經驗及挑戰。透過持續合作與對話,確保公司及產業夥伴的行動與立場皆朝向《巴黎協定》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.5°C 目標的方向努力。

此外,公司亦定期檢視所屬產業或參與之貿易協會的氣候立場,確保不與公司自身的氣候承諾或《巴黎協定》目標產生衝突。若發現立場不一致,將採取適當措施,包括向協會表達立場或重新檢視會員資格。

 

淨零路徑圖





 
左右滑動查看更多



 

氣候變遷管理工作小組

 

明基材料成立「氣候變遷管理工作小組」,由董事長兼執行長、總經理擔任主席及副主席,各單位一級主管擔任委員,財務長/風險管理單位擔任總幹事,展開氣候變遷管理相關活動之推動。



 

TCFD運作管理現況


面向 明基材料管理策略與行動
治理
  • 董事會定期審視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與機會

      • 2022年起定期每年向董事會、審計委員會報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之運作情形;20241031日完成報告。

  • 氣候變遷管理工作小組之組織圖如上方;每年展開氣候變遷之風險與機會鑑別與評估,並經綜合考量潛在財務等影響,擬定氣候變遷調適計畫,並經由主席/副主席主持管理審查會議,以確保適時提供資源、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劃與公司策略方向一致。

策略
  • 依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評估方法學,內部定義:
• 可能產生衝擊的時間尺度,短期定為 0-3 年、中期為 3-5 年、長期 5-10 年。
• 風險衝擊程度考量資產與財務影響、產品服務影響、人員影響、聲譽影響。
  • 透過鑑別評估,聚焦出五大風險與機會:
• 風險:原物料短缺或成本增加 ( 短期 )、極端天氣事件 ( 短期 )、平均溫
• 機會: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 ( 短期 )、再生能源相關及節能相關 ( 短期 )、開發和或增加低碳產品和服務 ( 短期 )、減少用水量和耗水量 ( 長期 )、使用新技術 ( 中期 ) 及進入新市場 ( 中期 )。
  • 情境設定方向包含:
• 轉型情境:法規 / 政策 / 產品需求變化 / 綠色通膨轉型情境。
• 實體情境:參考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 (AR6) 的 SSP5-8.5( 極高排放的情境 );因外部文獻不足,大陸廠區引用 IPCC 第五次評估報告 (AR5) 的 RCP8.5。
風險管理
  • 運用TCFD架構建立氣候變遷辨識流程:
• 運用 TCFD 架構展開鑑別和評估,包含轉型風險中的現行法規、新興法規、法律、政策法規、科技、市場、聲譽及實體風險 ( 立即性、長期性 )。
• 依鑑別和評估結果進行排序與分析,且提報於氣候變遷管理工作小組每年召開管理審查會議,以確保運作的有效性。
  • 氣候相關議題納入企業風險管理流程:
• 將高風險議題列入高階會議中管理;每年檢視轉型風險、實體風險之變化,且對調適行動計畫進行滾動式調整。
指標和目標
  • 氣候變遷績效管理指標目標:
• 溫室氣體排放: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基準年 2020 年下降 30%。
• 再生能源占比:已訂定再生能源 2040 年占比提升至 100%。
• 既有產品減碳目標:2030年相較基準年下降55%。
• 終極目標: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。
  • 每年透過ISO14064-1:2018進行溫室氣體盤查,且檢視公司可能風險與制定可行之減緩策略。
• 依 ISO 14064-1:2018 盤查並取得第三方查證聲明書。
• 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基準年 2020 年下降 30%。
• 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以及產品設計等關鍵氣候目標。
• 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劃請詳下方表格。


 

氣候變遷行動調適計畫







溫室氣體管理

 

明基材料參照ISO 14064-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與世界資源研究所(WRI)發佈之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(Greenhouse Gas Protocol)等指引,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機制,自2008年起逐步建立各製造據點完整之溫室氣體排放量清冊,每年定期進行溫室氣體盤查。子公司部分包含碩晨、勁捷,於2023年度開始導入建立盤查機制及執行自主盤查作業。

明基材料溫室氣體排放有2大來源,主要為營運所需之外購電力在發電過程中所產生之二氧化碳,次要項目則為內部作業活動中使用之瓦斯、汽油所產生排放之溫室氣體。

2023年度針對範疇3間接排放項目重新進行鑑別,以活動數據蒐集及係數引用來源難易度進行評估,選定範疇3間接排放盤查項目,包含上游的運輸配送、商務旅行與員工通勤、購買的產品與服務、資本產品、營運中產生的廢棄物等六種,2023年新增盤查員工通勤、下游運輸和配送。2024年增加盤查購買的產品和服務、上游的運輸和配送。

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(範疇1+範疇2)為50,109.36CO2e,較2023年增加20.04%,主要是新設製程導致碳排增加;但相較2020年下降12.91%。分析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(範疇1+範疇2),則自2017起逐年減少,2024年單位密集度為2.70(噸CO2e/百萬元),較2023年增加10.60%,較2020年下降29.49%,主因為導入使用再生能源及節能減碳投資專案。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量(範疇3)為77,764.14CO2e,較2023年增加150.12%、相較2020年增加716.26%2024年範疇3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依廠區特性及現況盤查係數可收集性,增加範疇3項目盤查,主要增加購買的產品和服務、上游的運輸和配送。

 
溫室氣體排放量-依範疇別
 

單位:公噸CO2e



 
Scope1 溫室氣體排放量-依排放類型


 
歷年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



1:經第三方單位查驗證之營運據點包含:明基材料總部、桃園廠、龍科廠、雲科廠、蘇州廠、蕪湖廠、聯和醫材、海湖廠、BMC28號)、BMMDTB,其中範疇3總部與台灣各廠(2019年起開始盤查),海外廠區(2022年開始盤查);子公司(衛普、碩晨、勁捷)僅完成自主盤查,數據尚未納入揭露範疇,預計2025年完成外部查證後揭露。
2:溫室氣體盤查採用ISO 14064-12018版本,2023年起各廠皆通過外部驗證機構進行第三方查證。
3:台灣據點之電力排放係數,係採用能源局2024年公布之2023年電力排碳係數0.494CO2e/千度。
4:中國據點之電力排放係數,係採用中國生態環境部公佈2022年度全國電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為0.5366CO2e/千度。
5:明基材料總部、桃園廠、龍科廠、雲科廠、蘇州廠、蕪湖廠、聯和醫材、海湖廠、BMC28號)、BMMDTB組織邊界設定方法均為營運控制權法。
6GWP值引用說明:明基材料總部、桃園廠、龍科廠、雲科廠、聯和醫材、海湖廠、BMC28號):採用IPCC5次評估報告AR5版本計算。蘇州廠、蕪湖廠、BMMDTB:採用IPCC6次評估報告AR6版本計算。

 

重大議題管理方針








 
ESG Report Download